β受体阻滞剂是能够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β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3种类型,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
早已证实,主动脉与上臂动脉在压力波形态及增幅方面有显著差别,两者的SBP在运动状态下相差可达80 mm Hg(1 mm Hg=0.133 kPa)。因此纠正这种差别具有重要意义。中心动脉压能更直接、准确的反映左室、冠脉及脑血管的负荷情况,因此理论上比肱动脉压具有更强的心血管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反射波是左室后负荷的组分,是心脏后负荷的指标之一,也是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基础。中心动脉压增高将诱发冠脉硬化,进而容易引起冠脉狭窄及冠脉事件。因此,降低中心动脉压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已证明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独立相关;在预测、决定终点事件方面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意义优于外周血流动力学。
中心动脉压增高主要是增强反射压力波,反射压力波如果落在舒张期,就明显增强舒张压;如果心率减慢,反射压力波变大的话,叠加在收缩的中晚期,增加的是收缩压,反射波的压力跟叠加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与AI最强的相关因素是收缩间期(可解析78%的变异),其次是外周血管阻力,而不是HR本身。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通过延长收缩间期升高AI。
四、降低HR而不影响中心动脉压,对HR增快的高血压可提供更大益处
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具有血管扩张的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奈比洛尔;If通道抑制剂如伊伐布雷定--这些药物都可以降低HR而不影响中心动脉压。
目前为止,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头对头的对比研究比较少。1991年的MAPHY研究显示,经过10年随访,对比利尿剂和美托洛尔对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猝死的影响,发现不论是总死亡率还是心血管猝死,美托洛尔均低于利尿剂(P=0.028,P=0.017);在致死和非致死性事件对比中,美托洛尔也比利尿剂危险性降低24%(P=0.0010)。
另一个研究中,卡维地洛治疗组AI下降0.68%,而阿替洛尔治疗组AI增加4.47%,如果用阿替洛尔降低中心动脉压,会对心脏、肾脏等靶器官的终点事件造成不利影响。奈必洛尔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果,发现其能降低PWV,降低AI,减少中心动脉压。伊伐布雷定主要是延长舒张期而不影响α肾上腺素能活性,对收缩间期影响较少,因而不影响中心动脉压,伊伐布雷定通过延长舒张期,增加冠脉灌注。减慢HR的作用主要取决于降低HR的方法与药物选择。
五、小 结
HR增快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HR切点到底是多少,目前没有前瞻性、大规模的研究,也没有指南明确这一点,但是从现有的证据来看HR的切点应该为≥80~85次/分,高血压患者目标HR<70次分当属理想。降低HR的措施有:服用具有血管扩张的β受体阻滞剂和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服用If通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运动及减少对咖啡和酒精的摄入。
总之,目前对于高血压HR控制还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需要开展大量前瞻性、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来证实。